沒想到過完了中秋節,馬栓竟然因為一次交通事故意外離世,留下了巧珍和需要再做第二次心臟手術的女兒瑩瑩。
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,讓本就人生坎坷的劉巧珍再一次跌落谷底,但就像一棵野草一樣野蠻生長,從未被打倒的劉巧珍,依然有女兒瑩瑩這個牽掛,即便沒了馬栓,她也會振作起來,憑自己的能力掙錢給女兒瑩瑩看病。
而同樣扎根在上海的高加林,與黃亞萍再次邂逅,內心的愛意藏都藏不住,兩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。
看似高加林的愛情得到了圓滿,劉巧珍注定孤身一人,但實則看黃亞萍和劉巧珍兩個人的性格就知道,對于高加林來說,黃亞萍只是過客,劉巧珍才是她最后的良配。
黃亞萍到底愛不愛高加林?與其說愛他這個人,倒不如說她愛高加林身上的才華和光環。
高加林在大學聯考前夕是學校和縣里的第一名,黃亞萍掩蓋不住對高加林的欣賞,但此時的她并沒有表露自己的愛意,因為黃亞萍清楚的知道,只有高加林考上了大學,才有可能改變農民的身份,此時的黃亞萍即便喜歡也在等待一個具體的結果。
結果高加林考上了大學后被頂替,他只能回村做農民,黃亞萍就與他斷了聯系,得知高加林成為民辦小學的老師后,黃亞萍示好,在廣播站朗誦高加林的稿子,但她依舊與高加林保持著距離。
直到高加林到了縣里成了記者,黃亞萍確定高加林可以擺脫農民的身份時,才直接向高加林表明了愛意,并且把高加林和劉巧珍拆散。
只可惜因為張克南媽媽的舉報,讓高加林失去了做記者的機會,只能回農村,黃亞萍毫不留情的與高加林分手。
然而高加林因為作品獲了一等獎,有機會到上海,還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報社當記者,黃亞萍又一次看到了高加林身上的閃光點,這才與他走到了一起。用的還是老辦法,自己跳舞讓高加林拍照,展現自己的美和魅力,讓高加林上頭。
但實際上,不清醒的只有高加林自己,黃亞萍雖然如愿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,成了舞蹈編導,但并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,好不容易排了舞蹈,還成了第二署名。而她的父親在此時又患上了老年癡呆,這就意味著黃亞萍接下來的人生又將會有很大的變化。
黃亞萍的自私像極了曾經拋棄她和父親獨自一人去美國的媽媽,當她得知自己的母親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,還成為了舞蹈藝術家時,或許黃亞萍的心里早已產生了去投奔母親的想法,因此從上海到美國是黃亞萍注定會選的一條路。
她希望高加林與自己一同到美國,但對于高加林來說,上海已經是他所能觸碰到的極限,跟著黃亞萍一起去美國并不現實。再加上黃亞萍的邀請像極了曾經她想讓高加林跟自己一起回上海,這不過是黃亞萍的一次故技重施罷了。
自始至終,黃亞萍愛的都是她自己,從未把高加林放在眼里,他不過是黃亞萍所接觸的人和圈子中相對優秀,能夠帶給自己好處的那一個,一旦高加林對自己沒了利,只有弊,黃亞萍依舊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。
劉巧珍曾經對高加林愛的死去活來,甚至在對方成為農民后,主動向他求婚,并且愿意讓高加林在家里什麼活都不干,讀書寫字就好,自己可以下地干活養活一家人。她對高加林的愛是卑微的,但也是徹底純粹的。
只可惜劉巧珍遇上了黃亞萍這樣的高段位情敵,經不住撩撥的高加林拋棄了劉巧珍選擇了黃亞萍。
黃亞萍讓本就知道自己與劉巧珍之間有差距的高加林,把這種差距放的越來越大,從穿著打扮到志趣愛好,高加林眼中的劉巧珍沒有了那些高尚的品質,只剩下了一個土包子的形象。
劉巧珍無奈嫁給了馬栓,但她也在與馬栓走到一起后領悟了幸福生活的真諦。只是命運弄人,馬栓意外去世,只剩下劉巧珍一個人獨自在大城市帶著女兒打拼。但劉巧珍不是一般人,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,注定會讓她不斷的進步。
到了上海后,劉巧珍遇到付阿婆,對方是一個有學識又有教養的老太太,她教會了劉巧珍很多,也給了劉巧珍許多幫助。雖然看起來不過是學會了做更多的上海菜,學會了煮咖啡,但這對劉巧珍后續的事業發展起到了不小的助力。
如今劉巧珍僅僅只是騎著小推車上街擺攤,但之后她開起了自己的面館,對于劉巧珍來說,這絕不是最終的結局,她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天地。
而跟著付阿婆一起生活的劉巧珍,也會接觸更多的文化知識,由于劉巧珍本就懂得學習知識的重要性,她不僅勸自己的妹妹要好好學習,也想讓女兒成為有學識的人,劉巧珍本人有付阿婆的教導,也必然不會一直是不識字的土妞。
越來越好的劉巧珍,注定會與高加林勢均力敵,而曾經的高加林看不上劉巧珍,無非是自己談論文學時,劉巧珍只知道跟他聊家長里短的瑣事,當兩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,自然就會有重新走到一起的可能。
而高加林和劉巧珍都在上海發展,也為他們提供了在一起的機會,高加林也是不安于現狀的人,但他沒有劉巧珍那麼踏實,劉巧珍則是有無限的能量,缺的就是一個釋放的出口。他們都會成為更優秀的人,也會成為彼此最合適的伴侶。
高加林曾經拋棄劉巧珍,但他心里并非沒有愧疚,他會為了不相干的劉珍珍奔走,企圖替對方討回公道,顯然也是代入到了劉巧珍的身上,高加林是想要彌補劉巧珍的,隨著馬栓離世,黃亞萍出走美國,相信高加林會重新審視眼前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