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,是香港娛樂圈的黃金時代,
當時最紅的四人:黎明,張學友,劉德華,郭富城,被媒體列為「四大天王」。
黎明其實是當之無愧的「四大天王」之首。
如今的黎明,似乎變成了當年四大天王里最沒有上進心的那個:
張學友年復一年地認真唱歌,歌神地位毋庸置疑,
劉德華是公認的「勞模」,至今還在拼命拍戲;
郭富城的演技也在提升,各種綜藝節目也都有出現。
但黎明卻變成了「爛片專業戶」,拍的電影一個個評分慘淡。
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,甚至開始質疑:「黎明為什麼會進入四大天王之列?」
黎明,他真的不配嗎?
1966年,黎明在北京出生,
他的父親是一名印尼華僑,手下有不少產業,母親是地道的北京人。
黎明的家境優渥,從小在錦衣玉食中長大,是一個妥妥的富二代。
4歲那年,他跟隨父親移居香港。
電影《甜蜜蜜》中有一個片段:
一輛從陪你過廣州出發,到香港的綠皮火車,駛進了九龍紅磡站。
火車到站后,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有一個小男孩一臉茫然地看著四周,
這個迷茫的小男孩,就像是剛到香港的黎明。
多年以后,黎明回憶那段往事,還歷歷在目:
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,初到香港,卻因為不會說廣東話被排擠,
甚至被嘲笑為「北京猿人」。
也許從那時起,他就養成了不擅長交際,不喜歡推銷自己的性格,
也導致了他長大以后,有著一種看起來透露著憂郁的氣質。
過了很久一段時間,他終于適應了這里的生活,一切仿佛開始走向正軌。
可生活再次給了黎明重重一擊。
1980年,他的父母因為種種矛盾,兩人協議失婚,
母親毅然離開了香港,留下了黎明與父親兩人。
在黎明還沒有從父母離異的打擊中反應過來時,
父親因為忙于生意,無暇顧及黎明,決定將14歲的他送到英國,
在普林斯頓的大學中學部繼續念書。
小小年紀來到異國他鄉,黎明就這樣開始了孤獨的求學生涯。
學校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,寄宿在學校的學生,一周只能有兩次統一的洗浴,
黎明不適應這種寄宿生活,便和一位馬來西亞富商的兒子,搬出去共同租了一套公寓。
那段時間,他變得獨立,堅強,比同齡的孩子更要早熟。
1985年,黎明因病回到了香港休養,卻在機緣巧合下,走向了偶像之路。
彼時,已經19歲的黎明身材高挑,臉蛋清秀,
再加上那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息與憂郁清冷氣質,走在路上都引得眾人頻頻注目。
而他也在這一年的暑假,因為外出游玩被星探發現,被邀請參加碧泉新星大賽。
黎明沒有拒絕,他起初并沒有要走紅的想法,
參加比賽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有個理由不再回英國。
也許是天賦使然,他一參加就拿下了比賽的冠軍,
再次被邀請參加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。
這讓黎明興奮不已,也許自己可以當個歌星,不用回英國念書。
回到家與父親商量后,卻遭到了強烈反對,
在父親眼里,娛樂圈魚龍混雜,
學習經商繼承家產,才是黎明應該做的事。
一番談判下來,最后黎明與父親做了一個賭約:
「我要是能拿下比賽的前三名,我就留下來不去英國了。
如果沒有名次,就繼續回英國讀書。」
可上天怎麼會允許這顆新星被埋沒,
1986年,黎明參加新秀歌唱大賽,憑借一首《絕對空虛》獲得了比賽的季軍,
也讓黎明贏了前三之約,正式進入演藝圈,并簽約了香港無線電台。
黎明外形優越,嗓音獨特,
起初,TVB很看好這個帥氣的年輕人。
黎明剛簽約沒多久,就接到了電視劇《晉文公傳奇》的主角,
要知道一般明星,甚至是其他三大天王,在簽約TVB后都得從龍套開始做起。
一對比就能看出,黎明的起點算是非常高的。
可當時還是富家少爺的黎明,并不珍惜這個機會。
他不用回英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,根本沒有想著當明星。
在拍戲的過程中,黎明常常以各種理由遲到早退,
有時甚至拍到一半突然喊停,然后開著自己的豪車溜走了。
一次次的任性,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極度不滿,
導演氣急敗壞跟黎明說:「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倒霉,要來拍你。」
于是這次拍攝結束后,TVB就將這個不務正業,「愛耍大牌」的新人雪藏了。
即使這樣,黎明也毫不在乎,畢竟他的心思也不在這里,
沒了工作還有百萬家產可以繼承。
可此時一個消息傳來,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砸中了這個紈绔子弟。
他的父親被查出身患癌癥,海外的產業也出現了危機,
如今所有的身家加起來,還不夠父親的看病錢。
為了救父親,一向心高氣傲的黎明,只得低聲下氣四處借錢。
富在深山有遠親,窮在鬧市無人問,
突然家道中落的黎明,那段時間遭遇了無數的冷眼,
最后從一個藝人朋友那里借來了10萬塊錢,湊夠了父親的手術費。
除了手術費,一家人還要生活,
無奈之下,黎明只能四處打工掙錢。
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推銷員的工作,他卻一時難改自己富家少爺的脾氣,
經常一言不合就與顧客起爭執,氣得老闆將他狠狠批了一頓:
「能不能好好干,不能干就滾蛋!」
黎明哪里受過這樣的訓斥,轉身就離開了。
可回到醫院,看著病床上頭髮一夜花白,氣息微弱的父親,
黎明才意識到,原來那個為他撐腰的父親倒下了,
他不能再任性,而是時候,輪到自己來撐起這個家了。
黎明再次回到了那個打工的地方,他誠懇地跟老闆低頭道歉,
再三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工作。
接下來的兩年,黎明逐漸收斂了自己的性子,
褪去了富二代光環的他,兢兢業業地工作,成了家里的頂梁柱。
但微薄的工資,仍然難以支撐父親的治療費,
黎明重新萌生了進入娛樂圈的想法。
TVB將他雪藏,在香港發展不了,就去台灣謀出路。
于是1989年,黎明踏上了去台灣的游輪。
這次,他緊緊抓住得來的任何一個機會,
初到台灣,就搭檔台灣當紅花旦蘇明明,拍攝電視劇《風云時代》,
在里面扮演溫柔帥氣的郭律師。
沒想到,這部劇一經播出,就風靡台灣,
而黎明憑借自己儒雅英俊的氣質俘獲了一大批女粉絲,成為台灣的當紅小生。
他的風頭甚至超過了如日中天的趙雅芝,
演唱的主題曲《風塵云煙》,也在一夜之間傳遍了大街小巷。
自此,黎明開啟了屬于自己的偶像時代。
眼看著曾經雪藏的藝人在台灣紅透了半邊天,
TVB敏銳地感覺到了黎明的發展潛力,于是再次邀請他回到了香港。
1990年,再度殺回香港的黎明,勢不可擋。
同年,他搭檔影帝劉青云、陳法蓉主演電視劇《人在邊緣》。
能和影帝搭檔,黎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提升自己的機會。
在片場,他常常向劉青云請教演戲技巧,而在這部劇中,
也能看出黎明明顯提升的演技。
《人在邊緣》播出后,再次引起火爆。
不僅拿下了當年香港的收視冠軍,直到今天,
仍占據香港有史以來收收視率最高的十大電視劇榜單。
黎明在其中飾演的浪子形象深入人心,
一夜之間家喻戶曉,成為TVB的當家花旦。
在爆火之后,黎明沒有停留在影視圈,而是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——出專輯。
他曾經參加過歌唱比賽,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
卻沒有一首屬于自己的歌曲,這是心里的一個遺憾。
同年,黎明加入寶格麗唱片公司,并發行了第一張專輯《LEON》。
他的人生仿佛也從此開了掛。
黎明沉穩的嗓音,和憂郁的貴族氣質,迷倒了萬千少女,
而他的首張專輯,就拿下了90年代香港樂壇內所有的新人獎項,
說拿獎拿到手軟,也毫不夸張。
其中包括最有含金量的「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」,
年度TVB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新人金獎等。
有媒體評論說:這一年刮起了一股「黎明旋風」。
可沒想到,一年后的黎明,以火箭式的速度躥紅,他的歌曲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。
如果說,1990年,黎明刮起的是「旋風」,那麼之后的兩年,就是「黎明颶風」。
1991年,憑借專輯《是愛是緣》,他拿下香港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銷量冠軍大獎,
為黎明的樂壇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這一年,任何一本以黎明照片作為封面的雜志,就會被一搶而空,賣到脫銷。
1992年,黎明在香港紅館首次舉辦10場演唱會,場場爆滿,
之后又在首都體育館開辦了四場演唱會,很多學生逃課去看,就為了一睹他的風采。
現場的火爆程度令人瞠目結舌,觀眾席直接被踩塌,
甚至一向高冷的央視還轉播了黎明來京開演唱會的盛況,這在之前,是從未有過的事情。
那一年,黎明,郭富城,張學友,劉德華四人在香港最火,
媒體因此冠以稱號「四大天王」。
「四大天王」的誕生,代表了香港娛樂圈最黃金的時代。
那些年,同樣是黎明的時代。
九十年代,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「你紅,紅的過黎明嗎?」
黎明是90年代香港最耀眼的偶像巨星,這句話毫不夸張。
即使已經有了四大天王,在他最紅的時候,
其他幾個天王的粉絲數量加起來,也沒有黎明的多。
黎明的粉絲群體,遍布世界各個角落,覆蓋了各個層次的人群。
很多明星都公開表示,自己是黎明的粉絲。
沙溢的老婆胡可,還曾在青澀的少女時期,給黎明寫過信。
張衛健曾一臉崇拜地說:「要做歌星,最紅的歌星,像黎明那樣的。」
1996年,黎明搭檔張曼玉出演的電影《甜蜜蜜》,
被美國《時代周刊》選為年度最佳影片第二名,
第一名則是廣為人知的《鐵達尼號》。
這部電影,讓黎明的粉絲擴展到了國外,成為了國際巨星。
韓國很多知名藝人,金喜善、宋慧喬、金素妍等人,都是黎明的粉絲。
而他到哪個國家開演唱會,即使是唱的過于歌,下面的歌迷也能跟著合唱。
有人笑稱:黎明到哪,都能自帶「合唱團」。
2003年,韓國前任總統盧武鉉到清華大學演講,
特意提到了黎明,他說那是韓國無人不曉的明星,連他自己也是黎明的粉絲。
黎明能這麼紅,除了拿得出手的作品,和他與生俱來的外貌優勢也分不開。
不可否認,在長相出眾的四大天王中,黎明也是氣質最獨特的那個。
他的聲樂老師戴思聰曾說:黎明不紅沒有道理,因為他實在太帥了。
他的長相清秀沒有攻擊性,卻有優雅謙遜的貴公子的氣息。
孤獨的成長經歷,也讓他的身上帶有一種清冷感,而這,偏偏最能擊中女人的心。
曾有媒體采訪他:「為什麼那個時代,所有被稱為‘女神’的明星,都和你傳出過緋聞?」
黎明卻露出了無奈的笑容,語出驚人:「為什麼女人都喜歡我?」
這一刻,仿佛看到了王菲被問最大的煩惱是什麼,她卻回答「太紅了」。
始于顏值,陷于才華,終于人品,
黎明能受這麼多人愛戴,不僅僅是他浮于表面的才華和顏值,
更是因為他謙遜、善良、低調的性格。
在黎明的簡介上,除了是歌手、演員、導演,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:慈善事業工作者。
早在1992年,黎明在北京開完4場演唱會后,他將演唱會的全部收益,
捐給了當地政府,用于支持慈善事業。
此外,黎明還參加了太陽計劃,進行籌建義演,年年不落。
1993年,十大中文金曲的頒獎典禮上,金庸先生親手頒發「慈善天王」的稱號。
很多80、90后的人,都吃過「糖丸」,
它的全名叫「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」,吃這個的目的,
是為了消除脊髓灰質炎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「小兒麻痹癥」。
因為糖丸,我們記住了它的發明者「糖丸爺爺」顧方舟,
但很少有人知道,黎明在這個疾病消除計劃中,付出了多大努力。
同在1993年,黎明與聯合國基金會合作,發起「消除脊髓灰質炎」計劃,
與歌迷一同發起「義賣慈善活動」,四處奔走籌集善款,并將演唱會的收入全部捐出。
3年時間,他籌得35萬美金,給8000萬中國兒童購買了脊髓灰質炎糖丸。
當他把糖丸親手放在孩子手中,看到他們臉上天真燦爛的笑容時,
黎明的心里充滿了無以言表的滿足。
2000年,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髓灰質炎狀態,
為之奔赴的黎明,功不可沒。
他也因此被選入吉尼斯世界記錄。
聯合國將他評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首為華人親善大使,頒發「聯合國護照」。
在中國有這個護照的,僅有三人。
除了黎明,剩下兩人,一位是功夫巨星李連杰,另一位是創建阿里巴巴帝國的馬云。
1996年,他前往盧旺達、南非等貧困國家,
和當地的記者一起,將災情傳遞到更多地方,以求獲取幫助這些災民的力量。
至今為止,黎明先后三次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的「紫荊星章」,
用以感謝他在慈善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。
對于自己的慈善事業,黎明從未在公共場合大肆宣揚,
即使在各個報道中,我們看到的也少之又少。
如今黎明已經55歲了,他也逐漸從台前轉到了幕后,消失在觀眾的視線里。
而「四大天王」里的其他三個,依然活躍在舞台上。
很多不了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,甚至開始質疑:黎明憑什麼躋身四大天王的行列?
金星曾在采訪中問黎明:「有人說你的演技不行,你怎麼看這個?」
他很淡定地回答:「我可是最早拿影帝的。」
又有人說黎明沒有唱功,可他的唱片,是四大天王里賣得最好的。
而他自己面對質疑,更是直接開始自黑:
「 現在很多年輕的演員長得很帥,演技一般,唱歌也一般,
我當年也是一般,現在也是一般,
唯一替他們不值的是,因為他們生不逢時,
要是早出生二十年,今天已經是天王了。」
在以前,黎明是神秘的,憂郁的,迷離的,
現在的黎明,則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松弛狀態。
他沒有了高高在上的光環,拍的電影成了一部部低評分的「爛片」。
他開始當導演,拍了電影《搶紅》,撲街了也無所謂,
他坦言,拍這個電影是為了和張涵予這一幫兄弟玩。
他開始當老闆,但是卻常常虧錢。
但如今的黎明卻變得更加快樂。
老了又怎樣,時光從不留情,人人都會老去,
演技差,唱歌跑調,他一笑而過:「還能活到今天也算不錯。」
他從不在意外界說的什麼,就像他曾經不看重自己天王的名聲,
現在更不在意從天王的寶座滑落。
即使沒有了往日的輝煌,他絲毫不失落,
就像在采訪中説的:「盡了努力,就永遠不要怪自己。」
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。
黎明真真切切地做到了。
那個讓人心潮澎湃的「黎明時代」,會永遠真實而熱烈地留存在于許多人的青春記憶里,難以磨滅。